撺掇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偶尔会出现。那么,撺掇是什么意思呢?它是褒义还是贬义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这个词,看看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。
一、撺掇的基本含义
撺掇(拼音:cuān duo)一个方言词汇,意思是“鼓动、怂恿、催促别人去做某事”。它通常带有一定的催促意味,有时是中性,有时则带有轻微的贬义。
比如,鲁迅小编认为‘社戏’里面写道:“‘阿阿,阿发,这边是你家的,这边是老六一家的,我们偷那一边的呢?’双喜先跳下去了,在岸上说。我们也都跳上岸。阿发一面跳,一面说道,‘且慢,让我来看一看罢。’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,直起身来说道,‘偷我们的罢,我们的大得多呢。’大家都赞成,立刻撺掇起来。”
这里的“撺掇”就是催促、鼓动的意思,属于中性用法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这个词可能带有“煽动”或“怂恿”的意味,比如有人撺掇别人去做坏事,这时它就更偏向贬义了。
二、撺掇、怂恿、煽动的区别
很多人容易把撺掇和怂恿、煽动混淆,其实它们虽然意思相近,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:
1. 撺掇:更偏向“催促、鼓动”,可能只是简单地让别人去做某事,不一定是坏事。
2. 怂恿:强调心理上的鼓动,让别人从不愿意到愿意去做某事,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。
3. 煽动:程度最重,一般指鼓动别人做违法或危害社会的事,比如“煽动暴乱”。
举个例子:
– 朋友撺掇你去吃夜宵(中性,只是鼓动)。
– 同学怂恿你逃课(带点负面意味)。
– 坏人煽动群众闹事(严重负面行为)。
因此,撺掇是什么意思?它更像是一种“推着别人去做某事”的行为,具体是褒是贬,要看语境。
三、撺掇在生活中的使用
这个词虽然不常见,但在某些方言区(如北方部分地区)还是会听到。比如:
– “别老撺掇他买那些没用的物品!”(带点不满)
– “大家撺掇着他上台表演,他只好答应了。”(中性或略带调侃)
有时候,撺掇也可以用在轻松的场合,比如朋友之间开玩笑:“走啊,撺掇撺掇,一起去打球!”
四、划重点:怎样正确领会撺掇
现在你知道撺掇是什么意思了吧?它主要表示“鼓动、催促”,具体是褒义还是贬义,要看说话人的语气和上下文。和“怂恿”“煽动”相比,它的程度较轻,更多是一种推动行为。
下次听到有人说“你别撺掇他了”,你就明白这是在劝别人别鼓动对方做某事了。这个词虽然不常用,但了解它的意思,能让你在阅读或交流时更准确地把握语境。
你还听过哪些有趣的方言词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