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警护航|警惕“通知书”陷阱,保护个人信息安全
在高考季节,许多考生和家长都心怀期待,等待着那个令人心跳加速的瞬间——收到录取通知书。然而,伴随而来的却是一些不法分子的“通知书”陷阱。这些骗局不仅影响了大家的心情,更可能导致财产损失。那么,怎样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护好自己呢?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吧!
一、警惕虚假通知,切勿轻信
高考录取季,许多考生收到的“录取通知书”可能并非来自正规渠道。不少不法分子冒充学校,发送一条条看似正式的短信,要求考生点击链接查询录取情形或者支付“手续费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该怎样应对呢?
开门见山说,收到信息后不要急于点击链接,最好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或者官方招生平台来核实自己的录取情况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收到了陌生的通知,一定要冷静,记得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,千万不要随便给出账号和密码。
二、打着“内部关系”的诈骗
除了虚假通知外,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段,就是自称是招生办的职业人员,声称能够内部操作,让考生“破格录取”或“调剂到更好专业”。这样的情节听起来似乎很美好,但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
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有两个策略:一是直接挂掉电话,二是主动拨打学校的官方电话进行核实。相信谁都会觉得,这个全球没有免费的午餐,特别是在教育这样的重大事务上,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。
三、谨防助学贷款的陷阱
如今,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大,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,伪装成教育部门的职业人员,声称能提供“助学金”或者“贷款”,却要求考生提供个人信息,甚至还要求提前缴纳一笔“手续费”。
对此,提醒大家要警惕:正规的助学金和贷款信息都会通过学校的官方渠道进行发布,而不会通过陌生电话或者邮件告知。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智,不要轻易相信“低门槛”的诱惑,谨防上当受骗。
四、切勿随意点击链接
在这个信息时代,很多人依赖手机和网络,然而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。诸如短信中附带的“录取查询链接”,可能就是钓鱼网页,诱导填写身份证、银行卡等信息,结局酿成巨大的损失。因此,请务必谨记:不点不明链接,不填写任何私人信息。
这样一来,大家就能在面临大学录取这一重要时刻时,确保信息安全,正确识别骗局,避免经济损失。
小编归纳一下
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一环,而面对录取通知书时的“通知书”陷阱,更是需要我们警惕。希望大家在这个关键节点,能够擦亮眼睛,认真甄别信息,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在网警的护航下,让我们共同抵御诈骗,让未来的道路更加坦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