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顺口溜,你知道它的由来吗?

顺口溜背后的冬至习俗

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——这句流传百年的顺口溜,每到冬至就会在街头巷尾响起。它不仅是大众对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生动描述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其中一个,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”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

为什么会有”不吃饺子冻掉耳朵”的说法呢?相传这与东汉末年”医圣”张仲景有关。他在寒冬看到百姓耳朵冻伤,便用面皮包上驱寒药材煮熟分发,百姓吃后耳朵不再冻伤。这个温暖的故事代代相传,演变成了今天的顺口溜。

冬至吃饺子的温暖传承

全国各地邮政体系开展的冬至送温暖活动,正是对这一传统习俗的延续。从河南平顶山到陕西陕州,从驻马店到遂平,邮政员工们用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传递着温暖与关爱。这些活动不仅让一线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,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活力。

“好吃不过饺子香,温暖不过企业爱”——正如邮政活动中员工们的感慨,冬至吃饺子已不仅是一种饮食习俗,更成为了连接人与人情感的纽带。当大家围坐在一起擀皮、包馅、煮饺子的经过中,冬日的寒冷仿佛都被驱散了。

顺口溜中的文化聪明

“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”这句看似简单的顺口溜,实际上蕴含着古人观察天然、顺应天时的生活聪明。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古人认为这是阴气最盛之时,需要食用温补食物来驱寒保暖。

饺子因其形似耳朵,又包裹着热腾腾的馅料,天然成为了冬至时节的最佳选择。这句顺口溜用夸张幽默的方式,提醒大众遵循节气养生之道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”天人合一”的想法精髓。

如今,当我们再次听到这句熟悉的顺口溜时,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,和家人朋友一起包顿饺子,感受传统节气的魅力,让这份温暖代代相传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