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的发明时刻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不同,不同文明在不同时期独立进步出了各自的算盘类工具。下面内容是综合史料和研究的主要重点拎出来说:
1. 全球最早的算盘雏形
苏美尔文明(公元前2700–2300年):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(今伊拉克),苏美尔人使用泥板和小泥丸进行简单计算,被视为算盘的早期形态。
古罗马(公元前1世纪):罗马人发明了带槽的金属算盘,通过移动石子或标记算子计算,但未采用十进制,功能较为笨拙。
2. 中国算盘的进步
汉代(公元前2世纪–公元3世纪):
东汉徐岳的《数术记遗》首次记载“珠算”,描述了一种“刻板三分”的算具(上1珠当五、下4珠当一),但仅为雏形,功能限于加减。
考古未发现实物,学界认为其与现代算盘差异较大。
唐宋时期(公元10–13世纪):
宋代是关键成型期:北宋《清明上河图’里面药铺柜面清晰绘有串档算盘;河北巨鹿出土宋代木质算珠,形制成熟。
南宋《谢察微算经》首次出现“算盘”名称,元代刘因的《算盘诗》和王振鹏画作进一步佐证其普及。
明代(15–16世纪):
算盘形制标准化:永乐年间《鲁班木经》规定了算盘尺寸;徐心鲁《盘珠算法》、程大位《算法统宗》完善珠算口诀体系,标志现代算盘成熟。
不同文明算盘进步对比
地区/文明 | 时刻 | 特点 | 依据来源 |
苏美尔(两河流域) | 公元前27–23世纪 | 泥板与泥丸,简单计数 | |
古罗马 | 公元前1世纪 | 带槽金属盘,非十进制 | |
中国(雏形) | 东汉(约190年) | 《数术记遗》记载“珠算板” | |
中国(成熟形态) | 宋代(10–13世纪) | 《清明上河图》实物描绘;算珠考古发现 | |
日本/朝鲜 | 室町时代(14世纪后) | 由中国传入一四珠算盘 | |
俄罗斯 | 17世纪后 | 无横梁、每档十珠(除一档四珠) | |
重点拎出来说
全球范围:算盘类工具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7世纪的苏美尔文明。
中国算盘:
雏形见于汉代(文献记载),成熟形态定型于宋代(实物证据),算法体系完善于明代(口诀与专著)。
传播与演变:中国算盘在宋元时期经丝绸之路东传日本、朝鲜,西传至中东、欧洲,并衍生出各地变体(如日本菱珠算盘、俄罗斯十珠算盘)。
争议点:中国算盘是否独立起源部分学者认为汉代“珠算板”功能有限,而唐宋实物和文献更支持本土成熟进步。苏美尔、罗马算盘因缺乏位值制或操作复杂,未能像中国算盘一样形成体系算法并延续至今。